管理的精髓是什么?

  • 时间:2020-01-31 17:21 编辑:网站建设 来源: 阅读:334
  • 扫一扫,手机访问
摘要:当今管理的理念很多,也有很多很实用的东西,但许多管理大师们总是把它复杂化。用最简单的解释,管理到底是什么?

  管理的精髓是什么?

管理的精髓.jpg

  现代管理是集科学性、艺术性、战略性、组织性于一体的一门实践性学科,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是管理的“精髓”。

  一、管理的组织性:让人做事

  管理的组织性,体现为管理是组织、引导、整合有关资源,让别人做事而不是自己亲自去做。表现在具体管理工作中,管理者往往承担的是计划、组织、引导、督促的职能。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,往往不是看他亲自做了多少事,而是看他有没有把管理对象组织起来,朝着预定的管理目标努力。牢固树立组织的观念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。在管理实践中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类不同的管理者,一种是组织内目标清晰、分工明确、配合默契、运转高效,全体人员各负其责、各司其职,配合默契、良性互动,最后高效达成管理目标。第二种管理者,没有全局观念,没有组织意识,不明白管理的职责,不理解管理的精髓,有了事情不是考虑如何调动和组织现有资源,而是一头埋进具体的事务当中,没有分工、没有协作,没有统筹、没有整合,事无巨细、必亲躬之,结果是组织内很多资源没有利用,很多人在看热闹,甚至起反的作用,而自己则顾此失彼、丢三落四,整天忙得不可开交,最后工作效果并不理想。这就是管理工作有没有组织性的差别。

  二、管理的科学性:高效做事

  管理之所成为科学,就在于通过有效管理能以最小的代价、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,高效达成目标。同样一件事,不同组织不同的人去做,其消耗的资源、花费的时间、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,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水平的差别。高效是衡量管理成败的重要标准,失去了高效性就无从科学管理,管理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。要实施高效管理,必须做到:

  1、科学设定管理目标

  管理目标是管理工作的行动方向,是工作团队的共同指向,是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条件。在具体设定目标过程中要注意。一是必须和组织的总体目标及上级要求相一致。一项具体工作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总体目标服务,必须和上级组织的要求相一致,必须统一而不是矛盾,必须对实现总体目标有促进而不是阻碍。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正确理解上级要求和组织战略目标,理解本次任务的定位和作用,理解上级对本组织的要求,在大局下行动,在系统中谋划。二是必须充分发挥本组织的优势。每个组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,有的组织善谋划,有的组织技术强,有的组织创意好,有的组织执行实,设定目标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,扬长避短,发挥优势,做别人没有做、做不好、不会做的事,做自己最熟悉、最拿手、最擅长的事,做到事半功倍,效率最高。三是要有合适难度。目标定得过低,没有挑战性,不能激发工作热情,组织的潜能得不到发挥,资源效用没有发挥到极致;目标定得过高,根本无法达到,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和士气,要么知难而退,达不成目标,要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实现,浪费资源和时间。

  2、周密细致制订计划

  制订工作计划是对管理工作全面谋划和安排的过程,是对管理过程认真思考、仔细分析的过程,也是整合有关资源、科学谋划的过程,是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,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管理活动的成败。工作计划应包括工作任务、工作标准、工作措施、完成时限、责任区分、奖惩措施等内容。力求做到科学、合理、严谨、规范,使之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。

  3、明确安排工作任务

  要组织有关人员明确任务、职责、要求、标准、方法及注意事项,对管理过程

  提出明确要求,对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布置。

  4、督促检查执行情况

  在管理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情况,及时发现、协调和解决问题,督促各部门、各

  环节按预定计划落实管理任务。

  三、管理的艺术性:让人愉快做事

  人是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,也是最难管理的。让人愉快地做事,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,体现对人的尊重,体现了人力资源是最宝贵和难得的资源的管理原则。同时,只有让人愉快地做事,才能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,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激发人的创造性,才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,达成管理目标。

  1、充分尊重人

  人是有特殊需求的个体,按照需求理论,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,将追求更高层次的获得尊重、信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,这是人的天性。管理工作顺应了这一天性,就能把人管好,否则将导致失败。

  2、放手使用人

  要本着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”的原则,大胆放权,放手使用,在赋予工作任务、明确工作目标的同时,给予相应的权力,提供必要的条件,解决有关困难。

  3、合理调配人

 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,也有相应的短板和弱项,要用人所长,扬长避短,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事。要尽量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安排其愿意做的事,把做事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,一种满足。

  4、适时奖励人

  人是需要激励的,当态度积极,工作主动,完成任务出色时,要采取表扬、评先、晋级、奖励等各种方式,给予及时肯定,不断强化其工作状态。要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,采取适当的方式、方法实施奖励,使奖励满足人的需要,使奖励的效果最优、最大。

  四、管理的战略性:做正确的事

  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、达成一定目的而采取的有计划、有目的的组织行为,其目的性和指向性是其重要特征。目标是否正确是衡量管理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根据。试想,一项管理的目标是错误的,其管理再有效,过程再严密,执行再有力,也不是我们需要的,有时甚至其负面作用会越大。

  1、管理目标要与上级要求和组织的大目标相一致

 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是在上级的要求下进行的,都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,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正确理解上级意图,理解组织的目标,准确定位管理的地位、作用,使部门的管理有效切合上级意图,有力服务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,才能把事情做对。

  2、管理目标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

  法律法规是全社会必须共同遵守的公共准则,违反了它不但管理目标难以实现,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,给组织带来纠纷和麻烦。所谓正确的事,首先是合法合

  规的事,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,也符合行业共同遵守的行规和惯例。

  3、管理目标要符合组织特点和优势

  要充分研究和把握组织优势,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,坚持做自己能够做并做得好的事,在同行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。要避免贪大求全,避免盲目扩张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,使组织陷于被动。

  • 全部评论(3)
  • 铝合金花箱厂家
  •   现代企业竞争,比的不仅仅是谁的员工单兵素质高,更要比哪个企业的员工其心更齐。一群人在聚集一起,并不能完全叫做团队。如果心不在一起,那只是个团伙。只有心在一起了,那才叫团队。   人人都会有颗心,团队也应有颗心。什么是团队的“心”?说白了,那就是大家有着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价值观。道不同不相为谋。大家心往一处去想了,才会有无限可能。心都游离在外了,每个人都各想各的、各做各的,那结果就只能是一个悲剧,或是一个笑话。   那什么是价值观呢?所谓价值观,就是大家对某件事物的认知。如果大家都认为身心健康很重要,一起聊的话题肯定就会是锻炼与养生。如果大家都认为自己的事业很重要,在工作中就会主动配合积极创造价值。这种我们自己所认为的最重要、最珍贵的东西,就是我们的认知,也就是我们的价值观。   我们每一个人,对所遇到的人与事,都多多少少的会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。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模糊,但大致的轮廓早已生根在自己的潜意识里。好与坏,对与错,我们也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。这种标准,也是属于我们的价值观。   一个人的价值观,是这个人从小接受父母长辈的教诲、学校老师的教导、自己踏入社会后的摸索,而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主观感受。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,一般都很难再转变(但并非不可改变)。所以说要想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,首要的方向还是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。“三观不同,节操碎了一地”,说的就是这个理。   在任何一个团队里,由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、受教育经历、成长的环境、个人的领悟力皆各不相同,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不同价值观的队友。那么这个时候,团队就应该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团队共同的价值观,并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与潜移默化,来统一所有队员的思想和意识。   “心”朝一个方向了,团队的向心力就产生了;“心”真正在一起了,团队的集合力就出来了。当一个团队的向心力与集合力有了,凝聚力、战斗力与竞争力,那也就自然而然、水到渠成了。
  • 2020-01-31 17:29:48
  • 铝合金花箱厂家
  •   管理的核心就是,五心,即:   1、摸清人心。   2、了解人心。   3、贴近人心。   4、将心比心。   5、戮力同心。
  • 2020-01-31 17:28:36
  • 铝合金花箱厂家
  •   管理是什么?  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,企业的本质就是创造顾客(德鲁克语)。  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认识!是管人、理事?是规范、流程?是一种平衡?   表面看起来都是,但本质都不是。   多年前做销售的时候,一次中层的竞聘上,总经理问:管理的重心是什么?当时也不知道,随口给了一个答案,那时真是不知道啊,他的“标准答案”是“管人”。   多年过去了,那时的“标准答案”显然不再有任何意义,但对于管理的思考,却在延续。管理到底是什么,要怎么“管”?!   传统管理认识。   通常大家认为的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好,把人管好,那人管好了,事情也就做好了等等,但事情也是人做的,所谓对事不对人,我觉得很难说得通。   以至于后来又诞生了中国式管理,讲究权术和权谋,追求所谓的平衡。树立一个目标,建立制度规范和考核标准,严格执行,是不是就可以完成任务呢,管理是不是就好起来了呢。很多时候,可能并不是。   我这么理解管理。   第一层是制度层。   基础的规范还是需要的,否则没法正常运转,我们也不是理想国,乌托邦。但制度层却不是核心,制度层的完美形式应该是去掉那些外壳,让员工和公司不再博弈的一种保障,让员工安心,有长远的合作意向和贡献意愿。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约束行为,把员工牵制住、“按住”。这一层也很少有中国企业做得好的。   第二层是价值观层面。   找到一群有共同理想和爱好的人太难了,找到很难吗?我认为应该不难,难的是怎么在困境中坚持和突破,更难的是怎么在取得成绩之后还能继续的共存和分享。员工难在前者,老板难在后者。但本质上,难在后者。怎么通过一种利益的共享机制将合作成果、企业的发展成果巩固下来,否则原来想的再好,后续都变化,价值观也失去效力,好无用武之地!   我们都需要诗和远方,但生活和下半辈子的生活有时还是苟且。   第三层是文化层面。   合作、共赢、分享,这可太难了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了最多贡献,员工认为这样其实这也没问题;如果老板认为自己做得最多、最苦、最累,我该拿80%,那就问题大了,这个公司一定是封闭的、缺乏进取精神、没有战斗力、无法持续,更无法做大。   企业文化首先是老板文化,这决定了企业的DNA,有什么老板就有什么企业。我认为,管理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开放、竞争、分享的文化,在这个基础上,体察到关键个体的不同和需求的各异,这才是管理的精髓,也是基于洞察和体会人性的深刻考量。   如果人人为自己的事情负责,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拼命去干,还要“管理”干什么呢,还需要“管”什么呢,都不需要了。但如果人人只是围着“一具死尸”,整天尸位素餐,又能“管”出什么好结果!   管理的本质是深刻的理解和洞悉人性!
  • 2020-01-31 17:27:26
上一篇:已是第一篇内容
下一篇:已是最后一篇内容
企业网站建设
最新发布的资讯信息
【花箱花盆问答|】户外道路花箱有哪几种类型?(2020-08-29 13:12)
【花箱花盆文章|】街道组合花箱的城市景观提升价值!(2020-05-29 11:03)
【花箱花盆问答|】花箱价格受那些因素影响?(2020-05-24 22:12)
【花箱花盆问答|】市政花箱材质有哪些特点?(2020-05-24 22:07)
【花箱花盆文章|】道路绿化花箱的功能分析(2020-05-24 22:04)
【花箱花盆文章|】道路花箱护栏的创造性表现(2020-05-24 21:46)
【花箱花盆文章|】花箱厂家和花箱行业发展历史(2020-05-24 21:30)
【花箱花盆问答|】室外花箱有什么特点?(2020-05-24 21:23)
【花箱花盆文章|】道路隔离花箱发展历程(2020-05-24 21:18)
【花箱花盆问答|】户外隔离花箱有哪些特点?(2020-05-24 21:09)
展开